「啊!原來你食齋嘅?」
面對這個問題,很多素食朋友都會企咗喺度,心中暗想,「其實我係食素,唔係食齋」。不過,通常大家都會收收埋埋唔會將件事話畀信任嘅人聽。原因好簡單:難得雜食的朋友肯和我們這班不懂得吃的嘍囉一起去「齋舖」或者有「齋」吃的餐廳「食齋」,嘩,齋是想想,已經感動流涕謝主隆恩,哪裏還敢「其實我係食素,唔係食齋」,除非嫌朋友太多。
「食素」和「食齋」這個問題可說是香港獨有。因此難怪不少人都分不清楚——包括「食素」和「食齋」的人自己。
「食素」
一般而言,「食素」比較簡單,就是不吃含有動物成分的食物而已。原因可以五花百門,通常是為了保護動物、保護環境或改善健康等等。當然也有朋友純粹因為覺得素食更加美味甚至更加潮而加入素食大軍。更瀟灑的是,「我食素咪食素,你理得我?」
「食齋」
「食齋」則比「食素」嚴格一點。除了不吃含有動物成分的食物之外,「食齋」也不吃五辛(蔥、蒜、韭、薤及興渠),而且進食時間亦會講究。例如佛教的「食齋」通常包括「過午不食」,即過了中午便不再進食。出發點都是為了守戒和修行,屬於宗教的一部分。少一分不羈,多一分莊嚴。
「齋」這個字
再看看「齋」這個字一般的用法,也許會更加清楚明白:
齋戒沐浴(没有「素戒沐浴」)
齋堂(没有「素堂」)
打齋(没有「打素」)
羅漢齋(没有或很少「羅漢素」)
以上詞彙多少都和宗教相關,這也許就是配「齋」不配「素」的原因之一。
食素食齋也食飯
「食素」和「食齋」的讀者以後遇到類似問題的時候,不妨分享這篇文章,節約口水和苦水(其實是筆者以公濟私)。
既非「食素」也非「食齋」的,就當認識一下這兩個老師從來没有教過的詞語,下次反問不吃肉的那位朋友,「咁醒,你又知唔知『食素』同『食齋』有乜分別丫?」
你那位唔食肉的朋友,隨時因此對你刮目相看——然後請你食返餐飯。
文︰林月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