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非洲豬瘟事件於去年8月在瀋陽首度爆發,到了今年5月,在內地供港豬隻中發現了非洲豬瘟病毒。政府為免傳播病毒,決定將在同一屠房內的六千隻豬全數「銷毀」,期間有肉商抗議,並將六隻活豬推出街頭抗議,稱此舉為「濫殺無辜」,擾攘約4日後,雙方達到共識,落實全數屠宰。
在屠宰前後,有市民攝得斷水斷糧多日的豬隻的樣貌,以及他們被集體運送和掩埋的照片和片段,豬屍堆疊的影像,莫不引起大眾的惻隱之心。諷刺的是,當六千隻豬被「銷毀」的同時,卻碰上政府就擬訂動物福利法的公眾咨詢期。
沒有豬瘟事件,日常都在殺無辜
香港的肉類依賴入口,豬肉更是大部份來自中國大陸,以長時間穿州過省的活體運輸(live transport)到港,每年入境並加以屠宰的動物數量,比香港境內的野生動物和寵物加起來都要多。
豬隻在活體運輸中需忍受多種痛苦,在長時間運輸中,因為過於擠迫而難以轉動身體,需在硬地上長時間站立。在炎熱的天氣下迫在悶熱的車廂裏,車輛顛簸更會令他們容易擦傷和撞傷,在這期間,又往往因為成本和衛生考量,車內沒有提供足夠飲水和食物,他們便要以又餓又渴的狀態下捱過這生命中的最後一程。可惜,即使到死亡前的最後一刻,牠們亦不能夠「引刀成一快」。屠宰場以流水作業形式運作,效率大於一切,每個程序都要限時完成,而豬畢竟是有自覺的動物,他們會掙扎,所以很多時會發生電槍電壓不夠,或擊不中要點的情況而敷衍過這程序,令豬隻在其後放血的過程中仍有意識,又或很快就恢復意識,在承受著極大的恐懼和痛苦下死去。
屠房外的豬隻運送車輛,可見車廂非常擠迫,令他們容易擦傷。(圖片來源︰救救港豬)
現時政府的動物福利法咨詢文件,並未建議將第169章 《防止殘酷對待動物條例》中,將食用動物排除在外的條文修改。已經有不少國家就食用動物的活體運輸有不同程度的立法和規管,至少希望減少動物的痛苦,例如設立中轉休息站,每車運送動物數量、車程時間和距離等設限,並在安排行程上納入當日溫度的考量,車廂要舖有可減低腳部承重和吸收排泄物的覆蓋物等等。就活體運輸和屠宰作業制訂動物福利的規範,實在不乏可以參考的對象,只要有心去做的話,並不是由零做起的巨大難題。每日被屠宰的動物如此之多,市民觸得到、看得見,若不將他們納入福利法的考量,恐怕令動物福利法失去其「動物」一詞的核心意義。
肉類「食安」事故頻生,是哪裡出錯?
根據聯合國紀錄,全球的肉食量在過去數十年有驚人增長。在1961年,屠殺肉豬的數量是4.1億隻,到了1995年,已上升到14億隻,而在2017年,更攀升至22億隻 [1]。要做到這種規模,畜牧業須以工業式運作為主,高度自動化和專門化,產業鏈變得更長更複雜,在育種、飼料種植和交易、畜牧醫藥業、運輸、屠宰、包裝處理和分銷等範疇,促成上下游行業間的橫向和縱向合併 [2],監管難度提高,而且集團間競爭激烈,令業者必須不停地壓縮成本。要養這麼多動物,他們要吃要住要排泄,但地球的資源和空間始終有限,於是,每個農場平均畜養的動物越來越多、農場高濃度的有機廢料污染海洋和地下水、飼料種類和產地更集中、飼料和動物運輸距離變長,各種藥物和抗生素變成日常消耗品,以確保產量。在如此的產業環境下,發生「食安」事故確實不足為奇。
全球生產和消耗的肉品,在過去幾十年快速增長。
資料來源︰聯合國糧農處
圖片來源︰Our World In Data
固然,我們要追究這次促成病毒爆發及傳染涉及的相關人員的疏忽,並加強規管,但若稍為查看一下歷史,就不難發覺歷史只是不斷在重覆。涉及不同肉類和飼料的污染事件、病毒或超級細菌交差感染等事件,無論在已發展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都有發生。然後每次某種肉類發生了食安事故,市民的需求便轉移到其他肉類。與其將這些經常發生的事件看成一堆不相干又一直循環的個別事件,各位不妨也考慮其背景因素,可能就是現時龐大的肉品需求對畜牧業造成系統性壓力。我們可以主動打破這個被動的局面,減少肉食需求,進而改變這個龐大的系統。
當然,從今次豬瘟事件可以看到又值得深思的,其實非常多,活體運輸和屠宰作業只是現代工業式畜牧業的冰山一角,希望各位見到今次事件各種影像而感到於心不忍的市民,又或見到政府和業界用「銷毀」和「濫殺無辜」等字眼,而發現豬原來一直都被異化為資產和功能性商品的各位,能更欣然接受和嘗試植物性飲食。畢竟,無論在環境和健康角度,聯合國都不止一次呼籲全民減少肉食。最後,筆者亦呼籲關注訂立動物福利法細節的各位,向政府部門提交意見,因為動物不能為自己發聲,只有我們可以。
文︰張文敏 (香港素食會常委)
參考資料︰
[1] FAOSTAT, http://www.fao.org/faostat/en/#data
[2] The Heinrich Böll Foundation, Le Monde Diplomatique and Friends of the Earth Europe / BUND, “Meat Atlas 2014 - Global facts and figures about meat”, Chapter 12: Concentration: Economies of scale but less diversity
Comments